承载城市梦想·建筑美好生活

隧道股份妙手回春  上海30公里老煤气管线将“获新生”

2016-04-01

自从上海实现管道燃气天然气化以来,人工煤气管道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少,未来,这种情况获将会得到改观。近日,由隧道股份燃气设计主持的《人工煤气管道设施利用方案研究》课题召开课题立项论证会,与会专家高度认同本课题开展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这也意味着,经过隧道股份燃气设计院的“妙手回春”,人工煤气管道将会进一步发挥余热,为上海的燃气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人工煤气的城市,1865年11月英商投资建成第一家煤气厂,上海开埠以来第一次向城市的煤气路灯供气,人工煤气管道也在上海有了第一个家。上海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近100万只喷吐着浓浓黑烟的煤球(饼)炉,是当时上海居民家庭中重要的生活燃料,对于平常百姓来说,人工煤气非常珍贵的,并由此走过了150年的风雨历程。

虽然人工煤气作为清洁能源取代了柴火和煤球炉,对却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1999年,东海平湖天然气登陆上海浦东,拉开了燃气清洁化、高效化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上海天然气大发展的新时代。浦东在比浦西地区迟用煤气122年后,一跃成为了上海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城区。随后的16年间,上海天然气就以浦东为起点,逐步转战浦西,并从城市外围逐渐过渡到中心城区。2015年上海全面实现了管道燃气天然气化,而人工煤气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前,人工煤气管道在上海众多,线路长、口径大、地理位置重要,贯通本市浦东、大众、市北三个供气区域等特点,全长约30公里,以DN1200管径为主,集中敷设于浦东黄浦江沿岸主要道路,途经陆家嘴、世博、前滩等核心供气区域,三次穿越黄浦江。如果能把这些管道重新利用于上海的燃气系统,将极大增强对浦东陆家嘴等核心区域的供气保障作用,对改善本市中心城区供气工况,提高供气安全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使这些资源得到科学再利用,服务于天然气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正是隧道股份燃气设计着手课题重点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