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城市梦想·建筑美好生活

50家主流媒体刷屏:隧道股份打造智慧城市“风向标”

2016-11-17

   作为高规格的国际性大会,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自然也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在11月17-18日举行的国际大会上,隧道股份同期举行了新闻通气会,包含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第一财经频道、ICS外国语频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交通广播、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青年报、劳动报、i时代报、建筑时报、城市导报、中国建设报、新民周刊、上海国资东方网、新民网、文汇网、上海观察、澎湃新闻、上海工地等5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社、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并对大会作了详尽报道。
  那么,各大媒体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隧道股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今年年内,隧道股份打造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在上海部分交通设施上“试运作”。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把上海大量设施用“物联网”技术串联在一起,在不用新建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通过现有设施的智慧化运作,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与便利。
  通过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基础设施被戴上了“智能手环”,它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被24小时监控,通过实时反映与数据库中结构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全方位监控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健康”。这些微观监测数据实时首先发送到技术人员的终端上,最终汇总到隧道股份“智能化运维平台”。另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也“跨界”应用在其他领域。在本轮上海交通大整治中“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为交通部门提供了区域整治的决策依据;基于图像识别处理技术的停车监测系统,让车辆违停无处可躲……
  首批综合管廊示范项目明年竣工,“马路拉链”痼疾有望解决
  今天修了煤气管,明天又要补自来水管;上月刚排好电缆,下月又要铺通信光缆。马路如同“拉拉链”一样大修小补,让市民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设计、隧道股份路桥集团建造的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工程率先开建,最快将于明年6月竣工。
  不同于传统管廊,未来综合管廊+数字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定将帮助运维人员方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而运维智能化其一是率先采用管廊开发无人巡检技术,自动检测各种管道运作状况,别小看这个“轨道巡检机器人”。它一般被设置在管廊顶部设,并搭载多种精密传感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更加的准确、高效。
  专业“老法师”,为百余台盾构“时时把脉”
  你能够看到数百上千的车流陆续经过,平均3分钟一班的地铁交替驶过。
  那你能够想象到,正在此时近百台盾构正同时在更深的地下穿梭。对于在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要求极高的上海,如何确保轨道交通整线的质量、安全、进度。如何管理能力层次不齐的建设团队,在今天召开大会上隧道股份给出了答案。
  由隧道股份为申通地铁集团“量身定制”的“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平心”已上线试运营,年内将有望在上海全市所有地铁隧道项目将实现智能化远程管控。
  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团队由业内顶尖的工程师和分析师组成,主要负责人员不但具备20年以上盾构隧道建造经验,同时也是上海本地轨道交通建造的“老法师”,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不断向施工现场提供咨询建议,帮助现场人员全方位掌控工程风险,及时提供预警。只有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多方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在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中实现整个轨交网络的把控和管理。
  产业基金+众创空间,支持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兴尖端产业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不但需要技术层面的进步,更需要整个行业发展模式转变。创新驱动离不开资金、资源的投入,但在基础设施建造、运维等专业领域,识别并推动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发展,始终是一道难解之题。对此,隧道股份从资本支持、资源支持两个方面,助推优秀有潜力的企业发展。
  在资本支持方面,隧道股份着力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由隧道股份、上海国际集团以及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联合打造的中国国内第一支专注于城市建设的产业基金——建元基金应运而生,开展包含天使、VC、PE、Pre-IPO、并购、定增等在内的各项业务,为不同阶段的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让创新的金融工具成为支持产业增效升级的助推力量,让金融业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在资源支持方面,今年上半年隧道股份成立了集核心技术研发、开放式创新平台—STEC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将集建设与运营、创业项目培育孵化与投资以及学会等服务窗口于一体,围绕集团创新转型整体发展战略,聚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城市基础设施核心领域技术提升、新兴业务技术储备、混合所有制策划设计、创投项目孵化投资提供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