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城市梦想·建筑美好生活

隧道股份虹桥集中供能项目竣工,破解商务区“高能耗之殇”

2016-12-01

  提起上海的商务区,人们的印象总少不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但可曾想到,传统商务区运作需要高能耗、高排放的能源代价。由于每栋建筑“各自为政”,分别建设自己的能源供给系统,这不仅造成了冷气、热气、电力等资源的重复浪费,更给区域能源管理带来了困扰。那么,有没有一种便于管理、低碳环保的集中供能系统呢?在虹桥商务区,隧道股份给出了答案。
  12月初,由隧道股份第一管线承接的商务区集中供能项目——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南片二期供能输配工程正式竣工。该项目分为南北两个标段,管线总长度约18公里,区别于以往商务区各自独立配备能源设备的传统理念,该项目则通过在地下4.2米的“供能管沟”内安装冷、热水管网,取代常规空调,统一满足商务区内用户冷热等能源的需求。
 
  目前,大城市商务区9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耗。隧道股份从能源供给入手,采用“区域集中供能”的方式降低虹桥商务区域整体能耗。
  所谓区域集中供能,就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群由一个或多个能源站集中制取冷水、热水等媒介,通过区域管网输配到各单体建筑内,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能源服务,商务区内的楼宇无需再独立自建能源系统。因此,相较于传统供能系统,区域集中供能有着节能、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且能源利用率较传统提升了将近45%左右,每年能节约标煤约4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5万吨。

  区别于传统管线施工,“零开挖”的“供能管沟”对于排管工艺有着更高要求。对此,隧道股份第一管线专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工程建造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多种新工艺、新技术。
  针对供能管沟内施工空间受限,无法利用大型设备运输并安装体积较大、较重的管道及管件问题,隧道股份第一管线度身定制了“钢平台、运管车”设备,方便各种材料在管沟内灵活接驳和运送。同时,考虑到施工效率及安全等因素,创新设计出了“长距离管道一体化施工法”, 通过在钢支架上安装滚动轴、卷扬机,形成下管,驳运,吊装,焊接的流水线作业。据悉,该方法较传统施工相比,一天可多安装10节管道,并在缩短了施工周期的同时保障了安全和质量。
  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南片二期供能输配工程是实现区域低碳环保能源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该项目的建成,对于隧道股份进一步拓展管线业务范围,全面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能管沟”是城市中地下各种管线延伸的共同隧道,将空调冷热、生活热水、用电等各种供能管线集于一体,“供能管沟”将各种能源送至各区域,解决区域内用户各种能源需求,因此“管沟”也被称为在城市中的地下动脉和神经。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地上空间利用有限,为此在地下以“管沟”的形式集中铺设各种能源输送管线,通过节能、低碳、环保、绿色施工达到绿谷项目标准,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