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隧道股份“奋斗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寻访老党 员活动启动,集中寻访了系统内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入党,平均党龄超过30年的优秀老党员、老干部,聆听他们讲述初心的故事,追忆峥嵘岁月,以前辈的光辉事迹激励系 统内党团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建功,贡献青春力量。
“奋斗的心,没有终点”
讲述人:沈德铭同志,原上海市市政工程动迁用房建设 处第一任处长,党龄72年。
1947 年 10 月,国民党军集中在华东战场上主要向我胶 东半岛进行“重点进攻”,根据军事情况及上级指示决定从胶东海上突围回华中,我们一些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从胶 东的崖子出发,进行夜间急行军,行军时鸦雀无声,到下半夜才走近海边。天亮潮水上来,我们就要从海上冲过青岛。 敌人在海上有军舰,空中有飞机,进行严密的海面封锁。万 一在海面上碰到敌人,我们就同他们战斗到底!就是这样, 一条木帆船时时刻刻警惕地在海洋上航行了四个日日夜夜终于到苏北射阳港外,在射阳港外,我们没有敢直接进港先 派几位同志带好武器,从射阳河口登岸联系我们大船在港外停下等候消息。不到半天时间,几位同志和小船回来了。接 着,我们大船由小船领航到达华中工委所在地——合德。这时夕阳已经下山,华中工委领导同志很快就来看我们,并介 绍华中敌后斗争形势,要求我们尽快把新的华中印钞厂筹建 起来,以适应敌后斗争不断扩大的需要,大家一天都没有休息,投入紧张的筹建工作,于 1947 年 11 月初,在射阳河东的大庙里,开始印出新的华中币了。
“无论在什么年代,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都是很有意义的”
讲述人:黄大平同志,原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宣传科科长,党龄65年。
我是地地道道的学生兵,在 1948 年的时候,我进入共青团读书会学习一些进步的思想,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书籍,里面一些激励人的句子对我触动很大,之后被组织选中开始学习俄语。当时我就想:只要自己努力,我不可能学不好,那时学习很紧张,一天要学 10 个小时,上一堂课记单词都要记一百多个,我学了两年多俄语。不到三年,最后用俄语学习海军、舰艇知识,例如枪炮、水鱼雷、航海、通讯、战略战术等。1952 年底我就被分配到北京海军司令部翻译高度机密的海军资料,关于海军的一些新闻我到现在还是很感兴趣。现 在看到我们的海军力量那么强大,从落后到强大,我感到很 欣慰。 1956 年十月入党后,当时因为上海最开始要筹建地铁, 许多资料都是向苏联学习的,那么就把我们这批人调去了。 我是翻译组组长,当时,我翻译了一本盾构的书,对我们的 施工人员还是很有帮助的。最后,我来说说对年轻人的寄语 吧,你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是非常幸福的,你们真的是不错,有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坚强的中央、党的领导,给你们创造了很多好的条件,希望你们年轻的一代能创造更辉煌的 成绩!
“点滴力量·汇聚成发展的洪流”
讲述人:吴朝同志,现任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党龄36年。
我毕业后赶上了全国的改革开放,第一个参与的项目是延安东路隧道,当时的盾构机还是比较“土”的,网格式的盾构。这个项目建设中,我们辛苦拼搏,同时涌现了两位烈士,烈士牺牲当晚,我和他一起进入隧道,出来的时候是我把他抬出来的,这个场景我历历在目。隧道股份这个平台非常好,参与了全国、上海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对我们青年来说是一次机会。我们希望我们年轻人,首先要坚定信念。第二是要扎根于基层,扎实工作,时代不一样了。最后希望在基层一线的锻炼,扎实工作以后,能够为时代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二字,任重道远”
讲述人:支伟同志,现任隧道股份市政集团副总经理, 党龄34年。
90 年代初,当时公司就提出“一业为主,上下发展”。 “向上”就是城市建筑还有高架,当时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 地铁高架也是一种尝试,如果没有当时的理念,也没有我们 今天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最早我记得刚进单位不久我就参 与了我们上海重点一号工程的建设——田林路,当时也树立了田林精神,后来我们有雄鹰精神、援建精神、海口精神。 所以作为国有企业,一方面有责任,我们到汶川、新疆援建, 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进入了这个行业就要对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一步一步 地提高自己。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以前做测量员,我们当 时条件比较艰苦,也没有对讲机,只能用手势比划,这些经 历对以后的专业水平提高来说影响很大。